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调查 >

“第三方测评”不能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2022-09-03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佩佩发现,这两年,自己常逛的测评平台纷纷开起了淘宝店,很多测评博主也在社交平台上设置商城入口、发布购买链接。结合自己跟着测评买到了问题商品的经历,她不禁怀疑这是“变相做广告,卖啥说啥好”。

  “第三方测评”平台恣意生长,凸显了监管盲区。目前,我国对第三方开展测评服务没有从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规定,只要有一台手机,连上网,便可以发布所谓的“测评数据”。行业参与主体的良莠不齐、标准的缺失及监管的缺位,为虚假测评、营销推广、恶意公关、“以商养测”等灰黑产业链提供了温床。

\

  名为测评 实则带货

  第三方测评平台,顾名思义,即与交易双方无利益牵系,往往具备非盈利性质,代表着独立、公正、科学和专业的评测机构,在大众心目中扮演刚正不阿、明辨是非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主流媒体、官方机构在做产品测评时从数据采样,到数据比对,再到发布,都要遵循一套严格的流程和规范,以保证科学性、公正性。这是民众信任第三方测评数据的原因,然而,一些社会民间机构、个人在做测评时,充满了随意性、逐利性,缺乏监督,其科学性、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

  “测评者扮演的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曾做过测评博主的沈霖透露,“第三方测评”并非公益分享,从业者往往与商家合作捞金。

  “能获得测评肯定的往往是一些小品牌,而真正品控能力好的大品牌却被各种挑刺。”沈霖表示,一般而言,一线大品牌大多不缺铺货渠道,测评平台难以取得代理权和进价优惠,因此转向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对其大肆吹捧。

  为了包装合作品牌,测评一般会避重就轻。“只测评该商品的个别优势特点,比如推荐一款清洁力强的洗发水,就仅突出其去屑作用,绝口不提它会使头皮干燥发痒。”沈霖说,更有甚者,将合格品送检以获取认证报告,并在商品页展示,而在实际售卖中却混入瑕疵品。

\

  近年来,“以商养测”带来的虚假测评、恶意公关时常引发关注。一些测评平台不但没有与品牌方做利益隔离,反而进行利益绑定,与商家合作捞金,使得评测标准形同虚设,以至于有些平台出现了自卖自夸、“黑”竞争对手产品的相关案件时被曝出。2020年,“小红花测评”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比较条件得出对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利的检测结果,进而降低竞争对手商誉,最终因商业诋毁被罚10万元。今年3月,一名拥有10万多粉丝的数码博主被查明在未经实际测评的情况下,公开发布一系列针对某品牌多款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负面评价,后被判赔偿8.6万余元。

  虚假“测评”或涉嫌违法

  本应独立于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测评”与商家进行利益绑定,不仅无益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反而形成误导,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助长了不正当竞争之风。

  目前,虚假“测评”涉及的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业内关注。“测评”经济的模式具备了网络广告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行为也受《广告法》等法律约束。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甘巍宏表示,商家找水军测评,不管是素人还是一般的达人,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本身是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肯定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侵犯,消费者因此遭受实际损失之后,是可以向商家提起索赔的。

\

  北京拙朴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郭朝闻也表示,如果经营者通过虚假测评方式进行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在测评活动中故意抹黑其他产品,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如果以广告为目的进行测评,“假测评真带货”,还可能违反广告法。

  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通过互联网媒介,以竞价排名、新闻报道、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或者附加购物链接的其他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

\

  对“第三方测评”监管要跟上

  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第三方测评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但要警惕其因商业利益发生变异。针对“第三方评测”,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其产业链开展“测评”,对于影响购买经营秩序的博主要坚决打击、净化网络,斩断其灰色产业链,为消费者把好关。

\

  “规制测评机构,平台守土有责。”郭朝闻表示,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等相关平台应做好引导,不能仅着眼于流量、充当测评行业的“保护伞”。对于注册的测评账号,要加强备案管理和作品上架审核,发现推广营销、贬损对手等行为后,应立即屏蔽违规违法信息,以保障消费者不被误导。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治理的关键在于让测评更加透明。“评测者需公布和品牌的关联关系,并对相关产品进行回避。行业加强自律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就此建立完善的投诉响应机制,对消费者反馈的侵权行为及时出手纠偏,引导行业回归公正、客观的初衷。”

  相关部门应及时建立健全测评行业标准规范,建设科学合理公正的测评机制与测评、投诉服务准入机制,提高市场门槛,进行法治化的系统治理,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责任追究,引导行业向好发展。还要完善落实公益诉讼制度,全面遏制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业乱象,鼓励真正有志于开展第三方测评的机构秉持独立、公正、科学的核心价值,凭借专业实力脱颖而出,进而倒逼各种虚假测评在全面、规范的监管下无处遁形。

  作为消费者,也一定要提高警惕,辨别真假,客观分析产品特性后才能购买,不能光看所谓的“测评”和博主宣传就盲目购买,以致上当受骗。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