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新闻视野 > >>

甘肃礼县: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 解决村干部“四大问题”

2022-04-19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文/杨学斌

  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使村干部在工作中更好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主心骨的作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沙金乡于4月11日至13日,集中3天时间,依托党校对村干部开展培训,要求当好支部书记,概括起来就是要过好“五关”、办好“三件事”、提升“五种能力”。“五关”即过好“政治”关、“说话”关、“学习”关、“担当”关、“名利”关,“三件事”即摸清村情、学透政策、抓好落实,提升“五种能力”即担当负责的能力、统揽全局的能力、引领发展的能力、示范表率的能力、宣传动员群众的能力。参加培训的有各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本次培训重点意在解决“四大问题”。

\

  解决会干“不会说”的问题

  “会说话”,是支部书记的必修课。能不能依靠群众、会不会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是考验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尺。这既要靠“做”,也要靠“说”,不善于表达,就会“被表达”。针对村干部普遍会干“不会说”的问题,沙金乡推行经常性汇报、示范讲解、现场演练“三位一体”工作方法,破解“表达难”问题,提升村干部“会说话”的能力。通过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志示范演讲、语言表达专题培训、现场演练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情况,引导村干部模仿学习,解决表达的条理性问题和思想认识深度,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村干部既要撸起袖子,办好沙金的事情,也要练好嗓子,讲好沙金的故事,让老百姓更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让工作成效更加彰显。

\

  解决能力“有欠缺”的问题

  村干部是国家政权的“最后一环节”,上连党心、下连民心,肩负着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是群众家门口的政府,是国家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党的决策和部署能不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取决于基层党组织、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此次培训准确把握全乡干部各个层次、各个岗位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原则,紧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政策措施落实,通过专题授课,帮助村干部牢固掌握乡村振兴战略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动员群众能力,补齐能力短板。

  解决政策“吃不透”的问题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农民的主心骨、领路人,农村建设发展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实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重要任务。要重视村干部政策知晓率,通过乡党校、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干部会议、“三会一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政策知晓率,吃透政策、掌握政策、用活政策,激发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解决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村党支部就是这根“针”,方方面面的工作,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小到具体的工作安排,最后都要落脚到村党支部。党和国家以及各级组织对老百姓的工作都是靠村党支部来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最紧密的代表,是掌握群众情况最真实的人。如果不解决村干部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就不能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就不能把党的政策和工作落实到群众身上。沙金乡以党校培训为契机,加强村干部教育,抓班子带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抓工作落实的执行力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持续开展“一行动一活动”、“户户清”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等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盼愁”,把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