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食品烟酒 >

北京市食品办称蘑菇合格率97.73%

时间:2010-12-02 00:00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本报讯 (记者 袁国礼) 针对媒体报道的“小学生课外实验发现蘑菇被增白”一事,市食品办昨天公布了2009年来对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结果显示,近期抽取的132个样本中,该办仅检出3个样本含有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此前,则未有发现。 

  近日,有媒体连续报道称,在农大农学院高卫芳博士的指导下,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做了一个课外实验:通过“在暗室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的实验方法,他发现市场上的一部分鲜蘑菇被荧光增白剂污染。 

  针对此事,市食品办昨天公布了近期对蘑菇产品的抽检结果——该办最近几天在东城、朝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抽取了132个样本。其中,鲜食用菌46个样本,干制食用菌74个样本,食用菌罐头12个样本。种类包括:香菇、滑子菇、金针菇、茶树菇等。 

  监测结果显示,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据悉,这3个不合格样本,分别是一种鸡腿菇和两种白灵菇,均为散装产品,前者抽自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菌类大厅7号,后两种分别抽自水屯批发市场西区和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市食品办表示,已责成工商部门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进行立案查处,并按程序下架了这些不合格产品。 

  据介绍,这3个样本,均为表面有荧光增白物质污染,菌体内部均未检出,而包裹蘑菇的包装上,也均检出荧光物质。专家据此分析,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市食品办同时透露,自2009年以来,包括上述的132个样本,共对321个食用菌样本进行了荧光增白物质检测,只发现了上述的3个不合格样本。以此来算,整体合格率可达99.07%。

  家长

  不认可“实验不科学”说法

  “政府部门有了回应,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昨天,当记者将工商部门关于“蘑菇事件”的回应告诉张皓母亲王女士时,她的反应很平静。 

  王女士称,报道刚出来时,因为孩子正小升初,不希望一些声音影响到孩子,也担心孩子对科研的兴趣受到打击,她因此回绝了一些采访。 

  对“实验结果不科学”的外界质疑,王女士说,张皓的试验是根据四川公布的地方标准DB51/T907-2009《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进行的,整个操作过程、样品处理,都是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都看到了,没什么可怀疑的。” 

  她称,作为家长,她希望通过此事引导张皓做一个对比,让他看看自己与工商部门的检测程序有什么不同,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否存在需改进的地方。“今后,我会继续支持孩子的科研活动。”

  指导老师

  孩子的研究没白做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教师刘建华是张皓这份报告的指导老师,对工商部门有了回应,她表示很高兴。 

  她称,学生的一份科学研究引起这么多的反响,已超出了她的预料,“(因此)让大家更重视食品安全,孩子的研究没有白做”。 

  此外,她还称,“张皓的报告里并没有提到‘九成蘑菇被增白’的字样,他只是通过实验验证了抽样的食用菌不同程度使用过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主要残留在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在一些装蘑菇的塑料袋里,也发现有荧光增白剂的残留。” 

  刘老师说,荧光增白剂主要运用于塑料和造纸行业。这一实验结果说明,蘑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被污染的可能,但也有可能是在运输、包装过程中被塑料袋污染。张皓的报告里,对蘑菇的污染问题呈现了六个结论,媒体的理解有一定误读。本报记者张灵

  ■对话

  消除疑虑,须有科学证据

  11月29日,获悉“小学生课外实验发现鲜蘑被增白”一事,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向市工商局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该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表示,截至昨晚,他还未看到回复。

  记者:为什么要申请信息公开? 

  何兵:申请公开,是希望能够推动事件向前发展。如果不推动,等媒体关注度没了,这事就过去了,大家也许还要吃毒蘑菇。 

  记者:都申请公开哪些内容? 

  何兵:依据相关规定,我们申请公开的内容是:市工商局近期是否对市场上销售的鲜蘑菇进行过相应的检查和检验?如有,我们申请将上述相关信息向社会和本中心公开。 

  记者:得知“小学生实验发现鲜蘑被增白”事件的当天,就要求工商局公开信息,其间也没有对实验进行核实、调查,是否有些仓促? 

  何兵:不仓促。我们只是要求公开信息,也没有别的。大家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件事,其实是很小的事,不就是公开信息嘛,很简单。 

  记者:工商局认为小学生的实验不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何兵:工商局的态度令人失望。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系的问题,如果实验真的没有科学性,那你就要给我一个证据,证明你的检测是科学的。想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必须拿出科学证据来,不能“捂着”。 

  记者:如果没收到回复,研究中心下一步会做什么? 

  何兵:我们会去法院起诉工商局“不作为”。其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行动给社会一个信号,监督政府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如果每个人都来做这件事,政府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本报记者 贾卉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