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作为流传了千年的美食珍馐,不仅横行现代人的餐桌,在古代,也颇受文人百官和普通百姓的青睐。今天,蟹太太就带大家看看历朝历代吃货们对于品蟹的心得。
最早关于吃螃蟹的文字记载是东汉经学家郑玄对《周礼·天官·庖人》的注释。郑玄在考证“共祭祀之好羞”一句时提到:“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意思就是周代人在祭祀时,要以“蟹胥”作为进献的食物。蟹胥,就是螃蟹做成的酱。
之后,历朝历代的吃货纷纷为美食史添砖加瓦。到了魏晋南北朝,各种腌制方法后来居上。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有“藏蟹法”一段,说的就是如何用糖、蓼汤和盐来腌制螃蟹。
隋唐时期最流行的吃法是糟蟹和糖蟹。糟蟹顾名思义,是以酒糟腌制螃蟹。糖蟹则是将蟹浸泡在稀糖或蜜之中。关于糟蟹和糖蟹的美味,只看看那些古代吃货们留下的诗句,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杨万里的《糟蟹》诗说,糟蟹“酥片满熬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黄庭坚有吟咏糖蟹的“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苏舜卿也写过“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的句子。
一个人吃当然不过瘾,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螃蟹宴”应运而生。
说起“螃蟹宴”,清代小说《红楼梦》里有趣热闹的一幕。小说先写李纨和凤姐伺候贾母、薛姨妈剥蟹肉,又吩咐丫头取菊花叶儿桂花蕊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准备洗手。这时,鸳鸯、琥珀、彩霞来替凤姐。正在谈笑戏谑之际,平儿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脸,却被琥珀躲过,结果正好抹在凤姐脸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接下来,吃蟹的余兴节目开始,也有看花的,也有弄水看鱼的,宝玉提议:“咱们做诗。”于是大家一边吃喝,一边选题,先赋菊花诗,最后又讽螃蟹咏,各呈才藻,佳作迭见。
再来介绍几道蟹名菜。
宋元时期,螃蟹的名菜是“洗手蟹”。据《东京梦华录》、《蟹谱》记载,此菜的做法是取活螃蟹洗净,加盐、酒、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洗洗手就能吃。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比皇帝本人御筵仅少一盏,为体现皇帝和皇后的区别),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可见,“洗手蟹”当时已是皇宫里的名菜。
宋朝还有一道蟹名菜“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此菜,也是当时宫中名菜。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的第八盏就是“螃蟹酿橙”。
明清时期的蟹丸,也是名响多时的蟹菜。据清初文学家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是这样制作的:取螃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内蒸熟。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曾言:“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食之……入于口中实属鲜嫩细腻”“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 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乾嘉年间顾录的《清嘉录》介绍了苏州螃蟹,有太湖的湖蟹,吴江汾湖紫须蟹,常熟金爪蟹。
对比一下现代最流行的清蒸吃法。古人品蟹的花样还真是层出不穷。话说回来,就算吃法再多,没有好的原材料怎么能行?
蟹太太精选优质水域中精心养殖而成的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蟹壳饱满,膏黄满溢。无论清蒸还是其他吃法,都可享受到至上美味。蟹季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蟹太太提醒您及早尝鲜,错过就要再等一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