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其他 >

双汇冷鲜肉销量下降 经理吃火腿挽不回信誉坍塌

时间:2011-04-08 00:00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者按: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双汇熟肉制品日前在重庆市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双汇如此危机公关,可谓招数尽施,百姓仍不买单,“吃肠秀”能让双汇重生吗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 合肥双汇冷鲜肉销量下降

  自央视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至今,半个月时间里,外地频频曝出双汇经销门店纷纷改头换面,投诚雨润等竞争对手。合肥目前尚未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双汇在合肥的唯一代理商坦言销量有所下降。

  昨日,记者走访合肥多个超市发现,有的超市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立即下架停售双汇牌冷鲜肉。不过,合家福等超市仍在正常销售。销售人员多会向顾客解释,合肥的双汇肉来自漯河,不含瘦肉精。“专柜没有撤换,就是销量下降了一些! ”合肥合家福超市负责生鲜采购的陈经理说,合家福目前有30个左右的双汇专柜,瘦肉精事件发生后,这些专柜仍正常经营。

  “大吃火腿”挽不回双汇的信誉坍塌

  6日,双汇熟肉制品在重庆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产品安全,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却招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

  你嚼着火腿,我冷眼以对。双汇转瞬之间,从畅销沦为萧条,形势陡变。先是“万人职工大会”紧急公关,饱受“缺乏诚意”的指责;如今“现场吃火腿”,市民又不买账。名誉扫地的沉重代价,想必会让双汇悔之不及。

  百姓对双汇公关嗤之以鼻,“将质疑进行到底”,是屡受“毒”害后,保守化的自我保护。安全感的流失,让他们只能增强免疫,保持着“审丑疲劳”外的审慎――在“吃荤怕激素,吃素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的自危年代,稍有懈怠,或许就意味着拿安全做赌注。冷落与抵制,是他们最本能的立场宣示。

  双汇经理带头吃火腿肠不过是餐桌笑料

  马经理想通过当众表演吃火腿肠的办法为火腿肠正名,这属于行为艺术。这种艺术一点都不新鲜,中国人都见识过许多次了,他是跟一些官员学的。最早发生禽流感时,官员表演“带头吃鸡”;后来,许多地方发生水污染,例如松花江的化学污染,太湖蓝藻污染,官员们又表演了“带头喝水”;最后就是三鹿事件,许多官员又“带头喝奶”了。这些行为艺术的效果如何,根本无法考评。我估计,只是热闹有趣而已,以为真的能让老百姓放心,可能性不大。

  用“带头吃喝”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理论上就不那么正确。这种行为艺术的潜台词是,领导能吃喝的,老百姓怎么不能吃喝这个理论就站不住脚。水能不能饮用,奶能不能喝,应该是个科学问题,有规定的标准,不是以领导敢吃敢喝为标准的;领导敢吃敢喝和群众能吃能喝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正因如此,一些领导带头喝水之后却引起群众质疑:有人质疑领导吃喝的水是经过特别处理的,有人怀疑即使是同样的自来水,官员喝一杯没有问题,百姓天天喝却是不行的。现在双汇的经理带头吃火腿肠,老百姓更没有信任的理由:为了救企业,你可以不怕死,我们可不愿意陪绑。

  双汇莫把危机公关当法宝莫把公众当白痴

  纵观“瘦肉精”事件的一些后续报道,比如双汇将责任推给养殖业,老总万隆称是“代人受过”,比如双汇称“瘦肉精”事件是因为流通环节把关不严,比如双汇辩称没有“强制要求”瘦肉率指标……诸如此类的回应和解释,和之前许多企业(比如三鹿)一样,双汇下意识的反应并不是以真诚的态度面对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出台严厉的监管措施,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是迷信策略、技巧,祭起危机公关这个所谓的法宝,试图擦掉污垢,抹平影响,拯救日益恶劣的企业形象,无疑是把力气用错了地方。

  不管怎么说,眼下双汇公司的公关招数确实难以奏效。因为,“瘦肉精”事件是质量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也就是说,信任危机是表面,实质仍然是质量问题。不从自身的生产质量找原因,不在内部做一番深刻的反省,反而一味地推卸责任,只在花样繁多的危机公关上做文章,图个“驴粪蛋蛋外面光”,不但治标不治本,可能还会引起消费者更为强烈的反感和唾弃。

  经理吃双汇,百姓打酱油

  经理“嗨吆嗨吆吃双汇”,消费者却冷眼旁观打酱油,怎一个“尴尬”了得!事实证明,在一次又一次食品危机之后,老百姓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慎重。他们不仅“不信广告信疗效”,更是学会了笑对商家的“危机公关”——你且卖力“表演”,我自岿然不动。面对日渐“成熟”的消费者,我们究竟该喜还是该悲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当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和整个社会存在的信任危机

  据“嗨吆嗨吆吃双汇”的经理称,瘦肉精事件后,重庆超市30多个双汇产品全部下架,20多天来销量减少数百万元。商家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前有三鹿、后有双汇,教训不可谓不够深刻,难道不值得其他商家怵然而惊吗

  双汇重新上架 市民不敢买

  双汇“瘦肉精”事件已经过去20多天,但市民对此似乎还没有“缓过劲来”。

  记者在火腿等肉制品销售区观察到,一个小时时间,有20多个市民选购了金锣、喜旺、得利斯火腿,无一人选购双汇产品。一位来此购物的女士拿起双汇台式烤香肠看了几分钟,还是放回了原处;“现在还是不敢买,过段时间再说吧。”

  “像火腿肠等肉制品本身不是市民每天必吃的食品,双汇上架之后,销量还没有看出有什么太大变化。”一家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双汇全国零售终端的销量下滑幅度高达45.7%。

  双汇复出缘何乏人捧场

  双汇落到今日的境地,完全是其咎由自取,不能将过错推在其他人身上。双汇应该尽快警醒,现在是消费者在主动抛弃双汇产品,而并非所谓的市场阴谋诡计。如果双汇仍旧不肯承认错误,不拿出赔偿方案来,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谅解,那么,离它的彻底失败,或者双汇品牌的倒下,也将不再遥远。

  双汇的遭遇对于其它企业来讲,也是一个最好的警告!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在这个消费者为王的时代,无论你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业绩,无论你的规模做得有多大,可能一个错误就会带来致命的失败。如今,企业的命运是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不再是“上头有人”就能高枕无忧的时代了,因此,要对消费者好点、再好点,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拥护。

  双汇重新上架不是问题的解决

  悲剧的是在整个河南声势浩大的排查中,只检测到134头猪食用了瘦肉精,这个数字还没有在央视出镜的健美猪多,监管部门这样的排查结果显然不可能得到公众的信服。缺失道德的经营者不可能主动退出市场,监管者不仅不能尽到监管责任,为一己私利反而沦为假冒伪劣的保护伞,一次次投诉曝光后站到消费者的对立面,执法不公市场调节机制失灵,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诚信经营的公司蒙受损失,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虽然重新上架了,高调的作秀除了证明自己在不停的愚弄消费者的感情,刺痛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之外不会有任何作用,恰恰最有权决定双汇是不是倒下的就是他们。消费者在即没有看到双汇负责的态度和有效的善后处理措施,也没有看到公权监督应该吸取教训之前,就算是万总亲自出来大嚼火腿肠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重建食品安全信心才能消除双汇阴影

  从本质上说,要恢复市场信心,必须通过食品安全体系的重建,让消费者减少疑虑。而双汇的区域经理带头嚼火腿,作为企业的危机公关行为实在是太拙劣。对于双汇来说,检讨的诚意不仅仅是“表演秀”,郑重的道歉至今都没有,对未来的承诺也显得不令人信服,如此的公关策略,如何让公众接受

  作为产品质量保证的最后关口,相关部门的责任是推卸不了的。何况,近年来毒奶粉事件、毒豇豆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一再发生,相关部门到底都做了什么努力,公众实在是怀疑。而我们看到的是,从双汇到相关部门在事件曝光之后,都习惯性卸责,每一个相关责任部门几乎都是这样的态度。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权责清晰的重要性。在一个良好的国家质量体系下,出事之后,是谁的责任,一目了然,不是推脱卸责就能免于责任处罚的。

  而我们这里,瘦肉精事件也屡次被曝光,双汇瘦肉精风波闹到如此之大,居然还没有一个部门来主动承担责任,甚至还在翻案、互相推诿。这样的食品安全体系值得信任吗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信誉可言事实上,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制度漏洞,通过毒奶粉事件完全暴露之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究其根本,在于权责对应至今没有理顺,前置预防体系和事后惩戒机制也都没有完善。

  “吃肠秀”能让双汇重生吗

  一边是经理带头大吃火腿肠,一边是旁观消费者的冷讽,此情此景,堪称一场“闹剧”。我们理解双汇意图自救的举动,但“吃肠自救”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双汇拖出信任崩溃的泥沼。

  双汇瘦肉精丑闻至今仍未尘埃落定,虽然有关部门曾称“瘦肉精事件只是个别人违法所致”,人们不禁问:瘦肉精产业链已经如此完整发达,甚至有媒体报道说,用瘦肉精已经成了业内“潜规则”,怎么还叫个别现象呢

  双汇作为业内龙头,被曝出瘦肉精丑闻之后,令人们对瘦肉精的恐惧呈几何级数递增 连双汇这样的业内巨头都用瘦肉精,谁知道那些中小企业用了多少当然,要消除这样的恐惧感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看食品安全如何拾遗补缺,涉事企业又为丑闻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以身试肉"救得了双汇吗?

  “三聚氰胺”使三鹿集团轰然倒下,双汇集团会不会重蹈覆辙双汇集团董事长认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本质区别”。这样的认识虽有道理,但消费者很不认同。“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没有“本质区别”,均为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在“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前国家早已颁布检测办法和量刑司法解释,而“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国家却没有颁布检测办法和量刑司法解释。虽然双汇集团已向消费者和客户表达“歉意”,但这与消费者和媒体的心理预期相去甚远,无法重拾公众对双汇品牌的信任。双汇的前途会是如何,不妨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一旦被失信腐蚀,不是元气丧尽,就是万劫不复。不诚信等于死。

  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不诚信等于死这个至理名言,企业不会不知。而一些企业之所以肆无忌惮,我行我素,除了所谓的利令智昏,铤而走险,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缺少一个让践踏信用者为自已“埋单”的机制,让无良企业心在了侥幸。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头,守信又如何会有众望所归的凝聚力和深入人心的穿透力三鹿集团倒跨埸之后,仍然未能让一些企业警醒,或许让更多失信企业出局,更是刮骨疗骨之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