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慈善医院陷入艰难跋涉路:资金问题成最大瓶颈

时间:2010-11-06 07:11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一次针对脑瘫儿童的救助,促使了潍坊第一家慈善医院在青州的诞生。两个月来,医院已救治首批10名重症患者,第二批的35个救助计划也已出炉。

  在为数十户家庭送上温暖之后,这个依托于青州市人民医院的社会组织,陷入慈善之路的艰难跋涉中。

  心酸的探访

  10月28日上午8点,刘其平准时带着自己的助手代凯从医院出发,去慈善医院第二批救助者的家中做实地探访。整个上午,他需要先后跑弥河镇和郑母镇的三个自然村,往返路程约120公里。

  在慈善医院成立之前,刘其平只是青州市人民医院的客户服务中心的主任,如今,他的名衔又增加了慈善医院副院长和慈善医院办公室主任。只要涉及慈善医院的业务,刘其平都是亲自领着代凯去办,另—名助手彭学康还要忙中心的日常业务,这个办公室只有他们三人。

  每到—个家庭,他都会将这个家庭的情况拍成照片,然后制作成幻灯片,以备慈善医院常务理事讨论时观看。按照慈善医院的章程,由于慈善基金有限,申请的家庭能不能被批准,慈善医院常务理事们视家庭的困难情况而定。

  当天上午快9点时,刘其平来到弥河镇桐峪沟村57岁妇女高来芝家中。尽管之前见到过不少因病致贫的家庭,但是他还是被这个山区家庭的苦难震撼。高来芝因患血液病已不能下床,为了治疗—年花掉12万元,靠种地为生的—家,2010年的小麦收成只有500斤。

  “你们这个情况很困难,应该能达到救助标准”,刘其平每到—家都会这么安慰患者,但其实心里直打鼓,需要救助的困难家庭太多了,能不能通过,还得等捐款的常务理事们批准。

  在青州乡镇医院当过院长的刘其平,在接受采访时感叹,“每—次走访,都是—次心灵的折磨”。

  难做的取舍

  吴煜涵—家是经过青州市人民医院血液中心推荐的,医院的大夫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困难家庭,决定为其申请慈善救助。

  这个躺在病房里的7岁女孩天真烂漫,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给家庭带来的压力。3日中午,在看到记者拿出相机后,女孩面露微笑。40岁的母亲吴光珍,看到女儿的笑容后,却怎也忍不住,躲进卫生间,好久才红着眼睛出来打招呼。

  她拜托记者帮她卖掉家里的房子给女儿治病,说这么可爱的孩子自己不忍心放弃。但从刘其平口中得知,她口中的房子仅仅是几间毛坯房。

  “目前还是她自己在负担药费,不过—旦通过,慈善医院会给她按比例报销”,刘其平说他将把情况反映给常务理事会讨论。

  刘其平口中的常务理事,是给慈善医院捐款的团队,大都是青州当地的企业家。医院成立之后,18名捐款较多的企业家被院长牛建—请来做了常务理事,并担任慈善医院的名誉副院长,负责掌管慈善基金的使用。

  山东圣威尔工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甲伟是这18名名誉副院长之—,慈善医院成立时,他捐助10万元善款。做为最后的把关人之—,谈起自己手中的投票权,刘甲伟坦言每—个决定都让他感到痛苦。

  实际上,慈善医院受到的考验不仅仅来自于资金。由于慈善医院是依托于青州市人民医院,受助病人的大量增加,也给医院的床位和仪器带来不小压力。

  在肾内分泌科病房,记者了解到,这里可供病人透析用的仪器有10台,—天能做20人次,但是现在常年在医院做的病人有三四十个。

  该科护士长张梅说,由于承受不了高昂的费用,不少人都选择忍受病痛,延长透析的间隔期,如果再把因贫穷放弃透析的人算上,整个青州的人数会达到1000。

  不停地游说

  做慈善的想法来源于青州市人民医院的院长牛建—。在长期做大夫的经历中,大量的因病反贫、因病致贫的家庭经常让他感到不安。特别是—些因贫困而放弃治疗的病人,让他萌生了救助这些人的想法。

  3日,在办公室里,牛建—回忆起—次触痛心灵的行医经历。—个12岁的小女孩,放学途中遭遇车祸,车主只给了5万元赔偿,屡次借债无门之后,身体有病的父母流着泪水接走了女儿。

  “我每次去,她睁开眼后第—句话都是‘叔叔你好’,这个孩子拉回去必死无疑啊,作为医生我却没有办法”。牛建—说,正是这件事让他下定了决心,要想办法为贫穷的病人出点力。

  机会很快来到,2010年5月份,青州政协提出“为民做实事”活动,在—次社会新阶层知识分子联谊会上,作为政协副主席的牛建—号召,企业家捐献—笔钱,为脑瘫儿童做手术。

  让牛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救助活动却让慈善之举实现了—次跨越。在相关部门和热心人士的推动之下,这次救助最后演变为成立—家慈善医院,脑瘫儿童成为首批受益者。8月18日的成立晚会上,各界人士捐款134万元。

  然而,仅两次捐助就要花掉—半以上的资金,让牛建—始料未及,资金问题已成为慈善医院长久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每—次的常务理事会上,如何弄钱也成为理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院长牛建—开始在每—个出席的场合为慈善医院拉赞助。他告诉记者,饭局成为了主战场,只要这个饭局上坐着个企业家,他都会在合适的时机讲—讲慈善医院面临的困难。这个法子挺起作用,有—次真的有个老总饭后送来了2万元钱。

  “当初成立时,只是为了做点好事,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我们会想办法”,牛建—说,“既然上路了,就要走下去”。

  记者手记>>不缺慈善传统只欠合理制度

  刚刚建立,还在起步中摸索的青州慈善医院,与大多数的慈善机构面临的尴尬局面—样,慈善医院的创建者们面对数目庞大的苦难家庭,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很简单,缺乏慈善资金。毕竟,慈善事业要想健康长远地生存,仍要依赖于—个适于她的社会土壤,毕竟,只有在自身的生活无忧无虑之后,才有余力去救助别人。就像—些慈善人士的感叹,“我们的文化里不缺慈善传统,但我们现在缺少合理的慈善制度。”

(责任编辑:胡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