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网络服务 >

从“起哄”看网络舆论生态

时间:2010-08-23 14:42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各种意见、各种言论交汇、交流、交锋,引发网络混战,没有一种意见占上风,“真理越辩越明”的情形难以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舆论格局,使得今天舆论的走向呈现十分复杂的情形,舆论研究中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把关人”等等话题必须重新考量 ,当然关键还是认识网络舆论的新特征。

  就舆论领域而言,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它的双重性——即既是公共领域又是大众媒体的双重特性。作为公共领域,它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共空间,是人们参与公众事务的场所,是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个人见解的场所;作为大众媒体,个人的见解和 言论一经在网络传播,就意味着公开发布,与此同时,这种发布又成为公众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以前人们所设定的种种界限,如公共领域和大众媒体之间,大众媒体和个人之间,个人言论和社会舆论之间本该有的区分在互联网时代统统变得模糊起来。

  不过,尽管各种界限模糊,网络媒体跟传统的大众传媒的不同仍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媒体没有“把关人”(版主或网管只是事后的监管或屏蔽,不是在事先进行选择、组稿、编辑、加工等),因此个人意见的表达有相当大的自由度,特别是在自家的博客上写日志,似 乎是很私密的行为,其实是在向全世界发布。不管意见是否成熟,言论是否经得起(自己的)推敲,一经发表,就成为舆论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言论就是公众舆论或者等同于公众舆论。因为网络言论总是能将其他传统媒体的声音包容进来,并在共时性互动的过 程中,有所吸纳,有所整合。

  网络言论难免鱼龙混杂,所以今天的公众舆论在网络上也呈现相同的态势,各种意见各种言论纷至沓来,交流、交叉、交锋,乃至互拍板砖,引发网络混战,最后没有哪种意见占上风,想象中的“真理越辩越明”的情形似难得出现。即尽管意见纷呈,各种言论交汇 ,但是在网络论争中,较少有两军(两种意见)鲜明的对垒,并且较少有最后“正确”的一方彻底战胜“错误”的一方情形发生。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是只有互相对立的两种意见,未经提炼的日常生活不能仅仅用正确和错误来评判,网络舆论的复杂性是生 活的复杂性的体现,也可以说,网络的出现加剧了生活的复杂性。

  由此,通常传播学意义上的“意见领袖”在互联网时代已经遁形,意见领袖或者叫舆论领袖是人们进入工业社会,进入都市生活后的产物。从传统社会,从家长和家族的庇护下走出来的人们,在踏进现代大众社会后,多少会有所迷失,有所依赖,于是人际交往环境 中的意见领袖应运而生。意见领袖是能对周围人群施加影响的人,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这些人以其经验和相对丰富的知识,在一定的人群范围内充当着“先知”的角色。然而,在印刷媒体时代向网络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重新组合(以网络为纽带),知识、经验 的获得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等,铲除了人际关系中的意见领袖的产生土壤(或者说换上了明星和粉丝的产生土壤),电子社区中的意见领袖(如果可以这么套用的话)是相对非人格化的,并且有频繁的更换。

  在网络上,尽管各种意见,各种言论都有表达的机会,但是言辞尖锐的言论比较受欢迎,这类言论因尖锐而简短、因简短而明快,很有鼓动力。当然有鼓动力的网络言论,并非诉诸理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而是诉诸修辞,并迎合网民情绪。与此相对,细致说理的, 面面俱到的,特别是引经据典的帖子容易下沉。乍一看,网络是情感排遣、宣泄的场所,是网民情绪的晴雨表,似乎不是一个适合培养理性能力的环境,所以建设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似乎是一个格外艰巨的任务。但是也不尽然,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汇集,各种见解交锋, 为人们提供了宽阔的视野,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利于理性判断。另外,网络生活带来了新的节奏,昨天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可能转瞬之间就发生在自己头上,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或者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的说法,在网络时代都应该大大修正,因为 网络加快了日常生活转换的节奏,它迫使人们凝练思维,改善表达。所以网络也是提高人们素养和辩证逻辑能力的最佳场所。

  在网络舆论的生态中,最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其突发性和起哄性质,还有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泄私愤等等。面对此种情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规范网络言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其实上述情形的出现不仅是网络现象,也是人性弱点和恶习的反映,只不过网络 放大了这些人性的弱点和恶习而已。网络的公开、透明既伸张了正义和公道,也将个人的恶习昭示天下。因此,如何参与网络讨论,如何应对网络舆论是公民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必修课,它不是几个主管部门所谋划的具体策略,也不是某些企业的危机公关手段的运用,而 必须从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入手。因为社会舆论引导不是泄洪,不是企业或某个单位规避风险的谋略。社会舆论引导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心态和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这应该是社会的共识,也是全体网民应该承担的职责。 (蒋原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