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食品烟酒 >

食品安全草案:明确食品安全监管 弥补监管空白

时间:2008-08-26 21:17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邹声文 周婷玉 张景勇 田雨
    ■关注立法·食品安全法草案

  “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这些百姓口头语言形象地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多头监管、标准制定政出多门的现象,一度被新闻媒体广泛引用。

  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迫在眉睫。根据1万多条社会各界所提意见进行修改的食品安全法草案,25日摆在了新一届最高国家立法机关每位组成人员的面前。备受关注的这部法律草案,能否解决以往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突出问题,给广大百姓端上一桌“放心饭”呢?

  调整监管体制,弥补监管空白

  从“田间”到“餐桌”,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农业、质检、工商、卫生……这种分段监管的体制曾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新的问题逐步显现:那些不属于现行体制的环节,有利可图的有人监管,无利可图的无人监管……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二审稿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草案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有关专家表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发布以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每一环都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只有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使之“环环相扣”,才能促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形成牢固的食品安全链条。

  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实施分段监管。

  食品小作坊,不能放任不管

  我国目前约有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与西方国家以大食品企业为主的情形不同,我国成规模的企业仅15万家左右,大多数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
  对于这些食品小作坊,监管难度不言而喻:一方面是生产者分散于城乡广大地区,流动性、隐蔽性很大,不易监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感觉监管成本过高。种种原因,导致食品小作坊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群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状况,2006年食品小作坊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0.4%;截至2007年6月底,取缔了5631家、强制停产8814家。
  针对食品小作坊多的“国情”,食品安全法草案初审稿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但生产者生产在本乡(镇)行政区域内销售的食品,不需要获得食品生产的许可。

  上述规定的弊端明显——县级以下城镇和农村的小企业、小作坊正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多发地。为此,有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一些地方都明确提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安全监管相对薄弱,虽然不可能都实施许可制度,但也绝不能放任不管。

  目前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吸取了分级管理的立法思路,参照现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授权地方人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办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