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萌娃带“火”古老非遗

2024-06-12   中国质量万里行   李颖   点击:

  日前,一段来自广东省汕头市某幼儿园小朋友在泳池里赛龙舟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火”上热搜,“奶凶奶凶”呐喊划桨,气势“萌翻”全网,瞬间点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

  今年,一群“非遗少年”频繁“出圈”:山东省济南市怀仁镇7岁女孩糖糖凭借与千年商河鼓子秧歌的“碰撞”,成为备受关注的小网红,同时也使商河鼓子秧歌这一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广东省揭阳市7岁的“小狮女”林熙悦与专业舞狮队街头“温暖相遇”,即兴互动获赞无数,儿童节期间受邀登上央视“六一晚会”的“C位”;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5岁的庄恩琪,在民俗巡游活动中与英歌队对跳“中华战舞”,她奶声奶气而又铿锵有力的熟练动作,让“英歌女孩”爆红至今……

  7岁萌娃带火整场秧歌汇演

  在今年第四十一届商河鼓子秧歌汇演上,一位年仅7岁的小姑娘表现尤为亮眼,她福气满满的模样、憨态可掬的动作,把现场效果直接拉满,吸引了全场目光。

\

  这位神似年画娃娃的秧歌萌娃名叫“糖糖”,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怀仁镇,自4岁起便跟随奶奶学习鼓子秧歌。她喜庆的模样,轻快的秧歌步法,迅速赢得了一众网络“姨母”的喜爱,纷纷留言称赞:“这个年画娃娃真可爱”“一看就是奶奶带大的”“娃娃国泰民安脸,福气满满”……

  而以她为主角的短视频“萌娃4岁起就开始扭秧歌”以单条点击量高达522.2万次迅速冲上抖音热搜榜,并引来众多网络媒体平台转发,一时间在网络上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整个鼓子秧歌汇演,成为本次商河鼓子秧歌汇演的“团宠”与“流量密码”。

  7岁萌娃与千年商河鼓子秧歌之间的“反差感”营造出的“碰撞”,也激起了许多外地网友的好奇心,他们开始搜索“商河鼓子秧歌”等关键词,从而使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河鼓子秧歌火了起来。

  非遗站上“六一”C位

  6月1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同步播出《致未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六一晚会”》。来自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的“小狮女”林熙悦亮相节目,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揭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舞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

  节目中,“小狮女”林熙悦身披“红色战袍”化身小舞狮站在“C位”,融合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伴随着气势磅礴的潮州大锣鼓,腾挪闪转,摇头摆尾,将狮子昂首腾跃、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既显气势又萌动人心。

\

  今年春节期间,林熙悦因与专业舞狮队在街角的温暖互动而感动全网,这也为网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舞狮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此次,林熙悦在北京录制“六一晚会”并接受媒体采访时自信满满地向大家推介揭阳舞狮,并为家乡“打call”。“我是‘小狮子’林熙悦,我的家乡是广东揭阳,舞狮在我们这里特别流行!我喜欢舞狮,当鼓声响起时,我舞着狮,我觉得自己能冲破一切困难!舞狮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你来我的家乡,一定要看我们精彩的舞狮表演!”

  林熙悦的父亲林凯荣表示,他父女俩都非常喜欢舞狮,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训练,将舞狮文化传承下去。他们希望通过展现、传承舞狮文化,推广揭阳文化,让更多的人知晓揭阳、来到揭阳。

  英歌队对跳“中华战舞”

  白底花衣服,脸蛋圆嘟嘟,握着小拳头,挥起双槌舞,脚下跳着、嘴上“吼”着,“奶声奶气”却铿锵有力……今年4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开展民俗巡游活动,当英歌队经过玉窖村时,5岁的庄恩琪突然挥动英歌槌、跳起英歌舞,跟着英歌队员的节奏“吼”了起来。眼神坚定、毫不怯场的她,立即吸引了英歌队员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脚步,与她互动共舞、握手、碰拳致意。

\

  小女孩庄恩琪与英歌队员默契共舞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许多网友看得热泪盈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孩子们就应该自信、大方、阳光、开朗。从“静若处子”到“动若脱兔”的转变,正是刻在潮汕人骨子里的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力量。也许,最美的相遇,就是最好的传承。

  英歌舞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庄恩琪就读的幼儿园常在上午早操和下午放学前组织小朋友们跳英歌操,在她家的客厅里摆着小鼓、“小蛇”以及迷你版的英歌槌,这些就是她和妹妹的玩具。在庄恩琪的父亲庄镕强看来,作为“中华战舞”,英歌舞具有无穷的魅力无穷。女儿对英歌舞的领悟和热爱,让他感到高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六一”儿童节当天,庄恩琪被当地英歌队正式邀请加入日常训练,向人们展现了潮汕非遗薪火相传的蓬勃动力。

  在汕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小朋友爱上了古老的英歌舞。从追着英歌队伍跑的“英歌宝宝”杨浩霖,到加入“梁山”的“小小好汉”陈楷铭,正是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拥有五百年历史的英歌舞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非遗传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除了糖糖、林熙悦和庄恩琪外,还有许多萌娃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他们或是在舞台上表演川剧变脸、喷火等绝技,或是在课堂上学习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展示非遗的魅力。这些萌娃们的表演和作品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更激发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萌娃们带“火”古老非遗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让萌娃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演和作品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这种以萌娃为媒介的传承方式不仅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为非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绽放出绚丽的“非遗之花”。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非遗传承人吴益清爷爷的讲述下了解非遗花龙船的历史和典故。中新社发 陈海伟/摄

  当然,非遗的传承并非易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短视频不仅分享‘非遗’,更是分享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认为,非遗传承人应具备“蹭流量”的意识,从线上引流到线下,解决收徒难等现实问题。

  “青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很强,‘非遗’传播也要吸收流行文化的思维。”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看来,做好“减法”也是非遗传播的一门秘诀,从程式化的内容中提炼出可以即兴表演的元素,让公众都能从“玩乐”中感受非遗之美。

  萌娃们带“火”古老非遗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新希望和新动力,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扫码投诉

我 要 投 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